南京医科大学儿科学院孤独症儿童康复支持微专业2025年招生简章

发布时间:2025-05-22浏览次数:836

根据教育部“双千”计划以及学校微专业建设相关要求,为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发挥促就业实效,助力医学生形成对于儿童孤独症早期识别、科学诊断和系统干预的实践能力,按照《南京医科大学微专业管理办法》的规定,儿科学院获批开设“孤独症儿童康复支持”微专业,现面向在校生选拔部分学生修读。具体办法如下:

一、招生计划

微专业名称:孤独症儿童康复支持   

招生人数:20

注:微专业不属于教育部公布的大学本科专业目录范围,已上报教育部备案入库,经审核通过后可在学信网进行查询认证,用人单位认可。

二、报名条件

1.南京医科大学全日制普通本科在籍在校毕业班学生(医学门类专业优先),身心健康,对从事ASD诊断、康复或特教工作感兴趣。

2.保证每周20学时(含周末实践)的学习投入。预计总学习时长:6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学习形式。具体另行通知。

三、学籍管理

修读微专业学生的学籍信息不变更,由主修专业所在学院管理。学生修读微专业的课程成绩不影响主修专业的学籍管理,也不影响主修专业的毕业与学位资格获得。

四、报名程序

(一)报名时间

报名时间为2025522日至202552617时。

(二)报名方式

申请人下载申请表填写签字后发至指定邮箱:zhouxiaodong@njmu.edu.cn

五、学费

按照课程学分收费,1个学分100元,本次微专业面向毕业生共设置8学分课程,计800元。

六、证书

取得微专业修读资格,完成微专业培养计划,取得学分,由学校教务处颁发微专业证书。

联系人:周小冬

电话:025-83116931

 孤独症儿童康复支持微专业申请表.docx

 儿科学院

2025年5月22日



孤独症儿童康复支持微专业简介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聚焦助力医学生形成对于儿童孤独症早期识别、科学诊断和系统干预的实践能力,为学生将来从事孤独症儿童康复支持相关工作打下基础。

二、培养要求

(一)素质要求 

1.遵守医学与教育伦理,尊重ASD个体差异,保护患者隐私;  

2.具备人文关怀意识,能有效沟通患者家庭并提供心理支持。  

3.理解医疗、康复、教育等多学科团队协作模式,适应融合教育或康复机构的工作场景。

(二)知识要求  

1.掌握ASD的神经生物学机制、核心症状及共病特征(如智力障碍、ADHD);  

2.熟悉DSM-5/ICD-11诊断标准及鉴别诊断要点。  

3.理解ADOS-2VB-MAPP等标准化工具的使用逻辑与评分规则;  

4.掌握发育行为量表(如PEP-3M-CHAT)的适用场景与局限性。  

5.系统掌握ABATEACCHPCI等主流干预方法的原理与适用性;  

6.了解感统训练、言语治疗等辅助技术的整合应用。  

(三)技能要求 

1.能独立完成ASD筛查访谈,撰写结构化评估报告;  

2.准确识别ASD共病问题(如焦虑、癫痫)并提出转介建议。  

3.设计并实施个性化干预计划(含DTT离散训练、社交故事技术等);  

4.运用行为功能分析(FBA)解决攻击、自伤等问题行为。  

5.制定融合教育适应性方案(如视觉提示、环境调整);  

6.指导家长开展家庭干预,提供居家训练建议。  

(四)成果导向考核  

结业时需通过以下能力验证:  

1.案例考核:完成1ASD儿童从评估到干预的全流程方案设计;  

2.实操认证:通过标准化评估工具(如C-PEP-3)的操作考核;  

3.综合答辩:针对真实病例进行多学科协作模拟演练。

三、课程设置

8门课程,共8个学分

儿童康复学、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 Foundations, Characteristics, and Effective Strategies、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康复训练指导、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发展心理学、儿童发育行为心理评估量表、应用行为分析(ABA)完整教程、孤独症儿童社交游戏训练、融合教育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