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30日,儿科学院《罕见病学》和《临床科研方法学》课程团队在附属儿童医院河西院区门诊楼4楼1号会议室召开研究生课程集体备课会,邀请研究生院副院长钱文溢、教务处副处长张永杰、公共卫生学院“双创”办公室主任黎书炜担任督导。
首先是《罕见病学》课程集体备课,张刚、殷杰、王娅萍、周巧利、郑玉灿、樊志丹、车若琛依次进行说课。专家指出,《罕见病学》作为前沿课程,要根据授课对象的不同有一定侧重点;强调案例教学,结合真实视频与案例分享,增强互动性和实践性,最终形成罕见病案例库;结合线上线下资源,设置多元考核方式,增加过程性评价比例,细化评价指标;通过课程引导学生关注科研前沿与应用,鼓励科研创新;团队建设方面,引入多学科师资,增强课程的综合性。
随后是《临床科研方法学》课程集体备课,张刚、吴梦秋、孙燕群、李伟、燕武、蒋岚、于婧依次进行说课。专家指出,《临床科研方法学》作为一门临床研究课程非常有必要开展,需着重突出临床特色;通过课前预习、课中扫码互动、课后总结等方式提升学生参与度;可引入AI技术,辅助科研选题、数据分析与论文写作;根据学生反馈与科研进展,持续更新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团队建设方面,引入临床师资,加强与临床实践的结合,提升课程实用性和吸引力。
此次集体备课会的顺利召开,统一了教学标准,确保课程目标、核心内容和考核方式的一致性,教师们通过集体研讨优化教学设计,融入前沿学术成果、行业动态和思政元素,增强课程创新性,后续将继续坚持此类形式的集体备课会,提升课程质量。
撰稿:薛仁杰 周小冬
拍摄:刘娟
审核:法晓艳 唐维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