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5+3一体化,儿科学)

发布时间:2018-09-04浏览次数:2628

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健康中国建设需求,符合我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追求卓越的高级儿科临床医师。毕业生应掌握坚实的医学科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宽厚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精湛的临床能力、良好的职业素质、终身学习的能力和广阔的国际视野,毕业后能独立、规范地承担儿童保健、儿内科或儿外科临床、科研、教学等工作。

 

培养要求

1.素质养成要求

1.1能够应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崇高的社会责任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忠于人民,遵纪守法

1.2能够理解医学人文、医学伦理和职业精神的内涵及其意义,根据《中国医师道德准则》为所有患者提供人道主义的医疗服务,尊重患者、患者家属的背景、信仰、需求、利益、隐私和人格。

1.3 能够理解交流沟通和团队合作在防治疾病、维护健康中的重要性,基于事实和证据、真诚和尊重、知情和共情,与患者、患者家属、同行、公众进行有效的交流沟通和团队合作。

1.4 能够理解批判性思维、自主学习、终身学习和科学创新能力对个人发展、职业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通过自我反思、自主学习持续自我完善,不断追求卓越。

1.5 能够树立依法行医的法律观念,了解并遵守医疗行业的基本法律法规,依据法律保护患者和自身的安全和权益。

1.6 能够认识到心理健康、体育锻炼、职业防护对自身健康的重要性,掌握心理健康、体育锻炼、职业防护的基本要领和技能,养成体育锻炼习惯和个体防护意识;达到国家大学生体育锻炼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

1.7 能够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点,积极参加艺术实践活动,具备一定的文化理解、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等核心审美素养。

1.8能够理解形成正确的劳动观,认同并践行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热爱劳动,具备满足生存发展需要的基本劳动能力劳动习惯。

1.9 能够以严谨求实的态度进行科学研究和学术活动,遵守相关临床和试验研究法律、法规和研究伦理,尊重相关的知识产权,尊重科学事实,恪守学术道德。

2.知识转化要求

2.1具备医学相关的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生命科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并能用于指导未来的学习和实践。

2.2能够描述并分析人体生命全周期各阶段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异常病理结构和发病机理、病原体致病机理和药物作用机理,尤其是儿童各年龄段生长发育的情况,并提出儿童保健的要点

2.3能够从个体和群体水平描述、分析并评价健康全过程中常见疾病发生、发展、转归的主要影响因素和干预策略。

2.4能够描述、分析并评价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康复保健的原则及规范,尤其是儿童相应疾病。

2.5能够理解并应用基础、临床医学研究的方法和原理、生物统计学、临床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基本原理和方法,开展临床研究的设计、测量和评价。

2.6能够了解我国医疗卫生系统的结构、功能、政策、法规和基本运行方式,卫生资源配置和健康需求的关系,国家健康战略目标和要求。

2.7能够了解中医学、社区卫生服务和人群健康管理的基本特点、诊疗和保健基本原则。

2.8能够了解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先进生物材料等新兴科学技术的基本知识及其在医学领域的应用。

2.9 能够掌握儿科学科的历史发展、现有知识规律和假说,持续关注儿科发展的前沿和热点,了解国内外儿科学科的新进展,并能与临床实际相结合。

3. 技能应用要求

3.1能够独立开展临床工作,能够全面、系统、正确地采集病史,系统、规范地进行体格检查和精神状态评价,规范地书写病历。

3.2能够依据病史、临床检查结果和证据,形成初步的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并在上级医生的指导下提出安全、有效、经济的诊疗方案。

3.3能够独立处理儿科或儿外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熟悉危重病症的判断与紧急处理等基本技能。能够应对突发性疾病院前急救,开展重点和区域性传染病的防治与正确处理。

3.4掌握临床通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包括临床合理用血原则、心肺复苏等技术;掌握基本药物和常用药物的合理使用,达到各儿科或儿外科培训标准细则的要求。

3.5能够与患者、患者家属、同行和公众进行有效的交流沟通和团队合作,能够听取患者及其他相关人员的意见,进行有效的人际沟通,具备协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6具有应用循证医学原理和医学研究方法,针对临床问题搜集证据、评价证据和循证决策的能力;能在导师指导下从事临床科学研究,并具备良好的学术表达和学术交流能力

3.7具有应用一门外语(英语)进行交流沟通、阅读基本的外文专业文献能力,应用计算机、互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进行信息管理和数字化学习能力。

3.8具有教学意识和一定临床教学能力,并积极进行健康教育。

3.9具有批判性思维、自主学习、终身学习和元认知能力。

 

学制年限  八年

 

学位授予  医学学士学位、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

 

主干学科  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儿科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主要课程

细胞生物学、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药理学、病理生理学、病理学、医学微生物学、医学免疫学、细胞与分子实验学、机能实验学、形态实验学、医学统计学、流行病学与循证医学、诊断学、外科学基础、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童保健学、小儿内科学、小儿外科学、传染病学(含小儿传染病学)、双向整合案例(PBL)、临床技能训练、儿科疾病诊疗思维

 

主要教学实践环节

第一学年:通识教育;生命科学和基础医学教育;早期临床体验。

第二学年:基础医学教育(独立/整合实验);基础科研训练(RBL);基础和临床整合学习PBL案例)。

第三学年:临床基础与能力训练;基础、临床和预防整合学习PBL案例)。

第四学年:临床理论学习与见习;临床能力训练;按班级进驻点医院见习

第五学年:临床通科实习;临床能力训练;按个体重新分点进驻附属/教学医院实习

-八学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研究生阶段学习。

 

毕业去向

品学兼优的同学有机会被推荐本校硕博连读,或通过国内各大医学院校博士研究生考试继续攻读博士学位。毕业生可获得六证(本科毕业证、学士学位证、研究生毕业证、硕士学位证、执业医师资格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一阶段合格证),可在各级综合性医院、专科医院、妇幼保健机构、医学院校或学术研究机构从事儿科临床、教学与科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