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医儿科校友李静:隔一小时监护一次,成功救治圭亚那危重儿

发布者:ekadmin发布时间:2018-11-28浏览次数:1551

我校2006届儿科班校友李静,参加江苏省第14期援圭亚那医疗队,在缺医少药的艰苦医疗环境下,以出色的专业能力成功救治了当地一名刚出生21天的败血症新生儿。当地医生赞叹:“中国医生真伟大!”该事迹在1127日的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际频道进行了报道。


李静在医疗队的博客上写了博文,记载了这段惊险又感人的救治经历。

这周,一个特殊的病人终于出院了,患儿母亲微笑着,却又眼含热泪紧紧地拥抱住我,不停地说:谢谢你,中国医生。而医务科科长Dr.Mcdonald则是微笑着看着我,双手竖着大拇指:“Good job

这个病人要从两周前说起,两周前的周一,我一上班就接到住院医师的汇报,收住了一个从行政1区转来的病人,为21天的新生儿,主诉是发热、惊厥2。上午查房时科主任和我达成共识:这个病人必须转去乔治敦,因为林登医院没有监护仪,没有足够的药物,留在林登会有生命危险。结果傍晚时住院医师打电话来说说转院要求被乔治敦医院拒绝了(圭亚那有严格的转诊制度,当医生想要转诊病人时首先要汇报医务科,阐述转诊理由,医务科接受后联系乔治敦医院,但是有时乔治敦医院也会拒绝接受转诊。作为首都医院,他们的压力比周边医院更大,经常会没有床位。)同时患儿病情继续进展,再次出现惊厥,并且反应很差。我急匆匆的又赶往医院,到达医院时,看到患儿母亲绝望地在一旁抹着眼泪,住院医生在一旁手足无措,看着虚弱的患儿、绝望的母亲和无措住院医生,我心念电闪,如果坚持转院,最终这个母亲肯定会带孩子回家,那孩子必定是死路一条。可是若是把孩子留下,万一孩子还是救不过来怎么办?林登医院医疗资源欠缺,目前除了血常规检查,其他什么检查都没有,该如何制定治疗方案?

我强迫自己冷静下来,这里和在国内不同,没有药物和检查手段,没有其他可以依靠的人。这里所有人的希望都在我身上,我迅速作出决定:“将孩子留下”。我再次仔细地询问病史,全面地体格检查以期能够得到更多的线索。“患儿2周前受凉,继而咳嗽,吃奶渐少,并且哭、动减少,2天前患儿发热(体温高达39.5),并出现惊厥,当地医院予罗氏芬、氨苄西林治疗2天,症状无改善,而转来林登医院。体格检查发现患儿脱水貌,刺激反应差,四肢末端发绀,前囟门隆起,张力明显增高,可及波动感,呼吸急促,双肺布满细湿性啰音,心音减低,心率增快,腹胀,肠鸣音减弱,四肢肌张力增高。诊断考虑新生儿败血症合并化脓性脑膜炎,感染性休克,新生儿肺炎”。新生儿败血症抗生素及时足量的使用很关键,没有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做不了脑脊液检查,就只能经验性用药,这个病人已经使用3罗氏芬+氨苄西林了,病情仍在进展,考虑患儿系晚发性败血症,由肺部感染进展而来,我决定抗生素升级,使用万古霉素,同时下达了补液扩容、降颅压、利尿减轻心肺负担等一系列医嘱,但是现实是状况百出,没有万古霉素,没有甘露醇,我立刻联系医务科科长Dr. Mcdonald,幸运的是,首都医院有药,可以紧急调药。接着护士和住院医师不肯执行呋塞米多巴胺的医嘱,因为她们没有用过,不敢用,我反问道:你们以前遇到这样的病人怎么处理?他们茫然的摇头:不知道,我们以前从未遇到过这么重的病人。”“那还不快点执行医生的医嘱!儿科没有专科护士,患儿母亲什么都不懂,为了便于观察孩子病情,我们把新生儿温箱从NICU搬到普通儿科病房,调出一名新生儿护士专门护理这个孩子,孩子不会吸吮,给孩子插了胃管定时打奶,没有心电监护仪就一小时测量并记录一次病人生命体征。

Dr. Mcdonald很高兴我同意留下这个病人,她是医务科科长,每天都在为内科和儿科的高转诊率发愁,她告诉过我,每转一位病人医院就得支付一大笔钱,医院的经费现在也很紧张。幸运的是,经过治疗,这个患儿明显好转,治疗两天后患儿体温恢复正常,偶尔有抽搐发作,治疗一周后患儿终于可以哭出声,而且体重较入院时增长了0.2千克。治疗十天后病人有了吸吮反射。经过两周的治疗,孩子终于可以出院了,但是很可能留下神经系统后遗症,患儿母亲却已经很开心了,她每次查房她都会很感激地对着我笑,告诉我宝宝今天哭了,今天很active,今天体重长了。看着她的笑脸我很庆幸那天我留下了这个孩子,可是想到可能会有的后遗症心里不免又觉得遗憾,要是在国内应该不会有孩子被耽误到这种程度才来医院吧。

Dr. Mcdonald对这一病例的救治也很满意,她在周五的全院大会上点名表扬儿科,她说儿科这一病例的成功救治说明缺少资源并不是一定要转诊的理由,我们是综合医院,没有资源可以想办法调济,我们有专业的医生,要对自己有信心,我们可以做得很好。并且要求儿科住院医师把这一特殊病例的救治过程完整记录下来上报医务科留档。

作为内科医生,尤其是儿内科医师,很多时候是寂寞的,因为太多人不理解,别人总认为我们干的活太简单,不就是开化验单,看化验单,然后开点药吃吃,再不就是挂点水嘛。是啊,内科医生看病成效太慢,不像手术科室,手术一结束就可以很自豪地对患者家属说“手术很成功!”然后病人及家属各种感恩戴德。而在这里经历的这一病例,让我真正产生了职业自豪感。古人云:“学不贯古今,识不通天人,才不近仙,心不近佛者,宁耕田织布取衣食耳,断不可作医以误世。”我想这也是对一个合格的医生的最好的形容了。

从李静校友身上,感受到身为儿科医生的职业自豪感和果敢、专业、负责的职业素养。南医母校为李静校友为代表的尽心尽责守护儿童健康的儿科校友们感到骄傲!

                                                   

供稿人:孙敏、郑朋飞、朱春华

审核人:唐维兵